德化县纪委监委网站 > 新闻信息 > 图片新闻
高级检索
德化盖德镇有济村吴氏:德勤悌正家风远 正直清廉济世长
2018-05-15 15:28:14    泉州晚报

  

  山上云雾缭绕,如一幅水墨画。

  核心提示

  德化县盖德镇有济村,一个群山环抱、远离喧嚣的小山村,不疾不徐,用千年光阴,涵养传承了一脉好家风。

  唐五代开始,吴氏族人,便在这里落脚,至今繁衍生息了三十八世。

  有济吴氏一族,自明开始,族谱便详细记载了崇礼尚义、孝悌睦邻、赈济困乏等族规、家训,为历代吴氏子孙所奉行。有济吴氏,因此涌现出了多位造福一方、名留青史的清官贤达。 □本报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陈曦妮/文 陈小阳/图(除署名外)

  吴氏让孝勤俭传家 建村有济繁衍千年

  从德化县城到盖德镇有济村,有约10公里的山路。车辆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逶迤前行,驶入山中盆地后,就抵达有济村了。彼时已早上近10点,村里的云雾还未散去,薄雾氤氲中,白墙黛瓦的民居若隐若现,房前屋后鸡鸣犬吠,一行人身上自带的焦躁和风尘,瞬间荡去。

  这个僻于群山中的千年小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吴。说起开姓始祖,得追溯商朝周太王长子周泰伯。周泰伯为让位给三弟季历,率二弟仲壅引退,定居江苏无锡梅里,其谦德风仪、高风亮节,感动当地百姓,拥戴而建立吴国,后世子孙以国为姓。吴泰伯第十九世孙季札,继承先祖谦德家风,把王位让给三个兄长,避耕于延陵,福建吴氏大部分以延陵为郡望。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吴氏后裔吴祭奉旨入闽平黄巢之乱,后在莆田沈浦定居。至五代南唐先德七年(960年),吴祭七世子孙吴纯从仙游大圳迁至德化有济村,繁衍生息三十八世,至今已有1058年。

  书院天井里有假山花卉、池塘鲤鱼。(黄宝阳 摄)

  有济村的中心,是一座名为中洋书院的旧书院,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年),为吴氏教育子弟的专用书房。书院分为上下两堂,木结构,穿斗抬梁式。厅堂前的天井十分有特色,分作两半,左侧叠假山种植茶花、石榴、玫瑰等花卉;右边凿作小池塘,饲养红鲤鱼,花瓣飘落水中,平添几分悠然。书院自兴建以来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百多年间,一直作为吴氏子弟的教育场所,从未中断荒废过,世代的吴氏裔孙,在这里启蒙受教。

  如今,德化县、盖德镇两级纪委以中洋书院为依托,打造了吴氏家风馆。家风馆展示了吴氏家风家训、经典家风故事、历代名人风采、名人题词碑文及匾额,还有吴氏族人珍藏的吴氏族谱及旧书院的部分珍贵古籍书册等。环廊中,还以吴氏历代名人故事及家风为内容,创作了一系列壁画。

  急公好义悬壶济世 村民塑像建观奉祀

  中洋书院对面,是一座古朴的小庙——圣天宫,是闽南地区民间传统信仰的吴公真仙的祖殿。“圣天宫”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圣天宫二进式,屋顶歇山式,双脊八翘,分三檐建筑,古色古香。宫观背后,有一处天然的龟背山,形神兼备,令人称奇。

  “圣天宫”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黄宝阳 摄)

  圣天宫主祀吴公真仙,吴公真仙原名吴岩说,号济川,出生于元朝至大三年(1310年),是当地著名的乡贤医士。《福建通志》记载说:“吴济川,德化县盖德有济村人,隐居金液洞一年,炼液养真,日惟饮一盏,洪武中端坐羽化成仙。”

  在袅袅的香火中,圣天宫管委会的老人们,将吴仙公的故事娓娓道来。吴济川出生于有济村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均出仕为官,他自幼勤读诗书,能诗善文。

  吴济川从小目睹很多农民因为家境贫寒没钱看病,重病后卧床不起,最后命归黄泉的惨状。特别是遇到瘟疫,更是死亡无数,常常“今日抬别人,明日别人抬”。为解除民间疾苦,青年吴济川“立志行医救人”。他认真钻研医术,广泛收集民间验方灵药,亲自采药配方,为人治病。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忠厚善良,无论风雨寒暑,有请必到。当地老百姓对他很感激,称之“活菩萨”“活神仙”。

  传说急公好义、一身正气的吴济川,还远赴江西龙虎山学法,学成归来,造福桑梓,惩恶扬善。至今,德化民间还流传着吴济川为民除害、见义勇为的许多精彩故事,如烧土纸智斗奸商、挥杖欲推白格岭等。

  吴济川羽化后,民间感念其恩,塑像、建圣天宫祀之。数百年间,吴公真仙的香火远播八闽大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仅在国内就有几百座分炉宫观。

【责任编辑:刘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