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纪委监委网站 > 新闻信息 > 图片新闻
高级检索
家训传美德 善款助公益 德化宝美苏氏家风家训馆促进移风易俗
2018-07-03 15:24:04    泉州网-泉州晚报

  核心提示

  恪尽忠孝,奉行礼义;敦亲睦族,诚信和气;勤读诗书,努力进取;士农工商,各精其艺;广积善德,严守纲纪;俭朴持家,吉庆有余。走进设立在德化宝美苏氏祖祠内的德化苏氏家风家训馆,这短短48个字的家训,图文并茂地刻画在厚不到2毫米的白瓷板上,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家风家训馆是德化苏氏为了让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影响一代代苏氏子孙而设立,同时也为了让苏氏族人移风易俗,紧跟时代潮流。

  记者从德化县了解到,近年来,该县不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德化苏氏家风家训馆成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苏氏家风家训馆已成为德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

  传承美德 建设家风家训馆

  “祖先留给我们的有两个方面的东西,一是物质财产,比如老宅、田地;二就是精神文化遗产,比如家训。”福建佳美集团公司董事长、龙井苏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苏尧棠说,将先辈总结的家风家训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是非常重要的。族亲们遵守家风家训,这样才能把各项事业做好。

  据介绍,龙井苏氏入闽始祖是苏益,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随王潮义军入闽,任泉州都统领军使,镇守闽南,晚年建芦山堂。芦山堂苏氏名人辈出,经过传承,归纳总结出32句、128字的《苏氏家训》。

  中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就以《苏门正简,德泽贻远》为题,推介芦山堂《苏氏家训》。

  德化宝美的龙井苏氏传承自芦山苏氏,在传承发展中形成德化苏氏家训,全面地规范了一个人学习、生活、工作、务农、经商、为官等多方面的准则,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教育意义。

  据宝美村党委书记苏建政介绍,宝美村的苏氏祖祠于2015年9月重建,2016年10月竣工。在建设祖祠时,苏氏族人特意在祖祠内设立苏氏家风家训馆。

  奖教助学 发扬光大家风家训

  “我们每年都要在祖祠召开传承家风家训迎新春大会。”苏建政表示,每年正月初五,苏氏族人代表就会聚集在祖祠召开大会,安排新一年的各种工作。

  因为家训,苏氏族人非常重视教育。每年8月,宝美苏氏都会在祖祠举办隆重的奖学、助学大会,奖励优秀学子,资助贫困学生。“每次学子们都要参观家风家训馆,重温家风家训,懂得感恩,并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苏尧棠说。

  除了族人子弟,他们还将帮助范围扩大到其他乡民。早在2000年,以苏尧棠为代表的企业家,就在德化县第一中学设立奖教奖学基金,2002年又在龙浔中心小学成立奖教奖学基金。

  简办寿宴 省下50万元做慈善

  近年来,德化县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点,作为提升文明创建水平的重要抓手,在强化部署、联动落实、示范引领、督促检查等4个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净化乡风民俗,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农村社会风气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其风俗引导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德化苏氏家训要求族人“广积善德,严守纲纪;俭朴持家,吉庆有余”,这宏扬了移风易俗精髓。

  2012年,苏尧棠的老父亲90岁大寿,按照以前的传统,都要大摆宴席,“宴请亲戚、朋友、生意上的伙伴等等,至少要摆200桌。”苏尧棠介绍,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带头响应政府移风易俗号召,大幅压缩宴请规模,并将节省下来的50万元钱捐给德化县慈善总会。

  如今,在宝美村干部、宗亲会的宣传、倡导下,宝美村村民遇到红白喜事都不再大操大办,乡风民风愈发淳朴。□泉州晚报记者 陈明华 通讯员 李宏图 文/图

【责任编辑:刘荣兰】